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八成孩子节日期望爸爸妈妈陪

   日期:2024-08-08     来源:www.huixueya.com    浏览:390    
文章简介:儿童节快到了,孩子们最想要哪种节日礼物?你会陪孩子节日吗?日前,本报在岛城多所小学拓展“六一,你快乐吗”随机调查,共发出120份调查问卷,收回有效卷100份。本次调查共10个题目,涉及到孩子们的平时状况、对节日的感觉、节日的方法、节日快乐感...

 

儿童节快到了,孩子们最想要哪种节日礼物?你会陪孩子节日吗?日前,本报在岛城多所小学拓展“六一,你快乐吗”随机调查,共发出120份调查问卷,收回有效卷100份。本次调查共10个题目,涉及到孩子们的平时状况、对节日的感觉、节日的方法、节日快乐感评价等。结果显示,8成孩子表示有“节日快乐感”,2成孩子表示“无快乐感”,“过多的家庭作业”是影响快乐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另外,8成孩子期望六一有爸爸妈妈伴随。    学校活动热衷度有限

调查显示,94% 的孩子对儿童节表示“期待”,其中:29% 表示“强烈期待”、65%表示“期待天天都快乐不仅仅是六一”。只有6%的孩子表示“无所谓”,没孩子对六一表示“不期待”、“厌恶”。对于六一最想过的方法,选择“和伙伴一块玩”的孩子比率最高占44% ,其他依次是“参加学校活动”、“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”等。

记者调查发现,六一前后不少孩子被各种活动所累。“我这一周要筹备三个活动,一个是学校里的演讲活动,一个是区里组织的汇演,还有一个是辅导班组织的舞蹈汇演。大约从周五就开始忙,一直忙到下周一,只有周日下午会有我们的时间。”市北区上小学三年级的露露告诉记者,她其实更想做自己想做的事,不过,时间都被学校和父母安排好了。

青岛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、青岛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梅告诉记者,其实六一没固定的庆祝方法,传统的展演活动总是是形式大于内容,但伴随社会意识的改变,目前节日方法也已多样化了,譬如说,让孩子和小伙伴一块玩耍、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,也是节日方法之一,而且多样化的节日方法带给孩子有哪些好处更多。训练孩子多方面的能力非常重要,如此才能提高孩子将来适应环境的能力及阳光健康的心态。

八成孩子望爸爸妈妈伴随

你期望六一父母陪你过吗?调查显示,76%的孩子表示“强烈期望”,20%的孩子表示“无所谓”,4%的孩子表示“不期望”。对六一最期望收到的礼物,24%的孩子表示想要“文具、书本或者影碟”,19%的孩子表示“可以不要礼物,期待天天的作业和课外辅导班少些”。

“我父亲工作太忙了,平常都是母亲陪我,六一我最期望父母一块陪我节日。”调查中,家住宁国路的遥遥告诉记者她六一的心愿。但像遥遥如此的心愿对不少职场中的“父母”非常难做到,特别是男士。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小学生父母,有父母表示6月1日当天晚上有应酬,不可以保证下班后按时回家陪孩子。

青岛成长家庭顾问公司首席咨询师王茹表示,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,孩子们更需要精神的满足,爸爸妈妈的伴随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。目前有一些状况是,有的爸爸妈妈由于工作重压大抽不出伴随的时间,还有的爸爸妈妈尤其是爸爸为了降低家庭责任而主动逃避,这都对孩子的成长不利。

功课多影响快乐感

调查显示,81% 的孩子表示“六一有快乐感”,19%的孩子表示“一般”、“没快乐感”,没孩子选择“厌恶过六一”。是哪些原因妨碍了节日的快乐感,“过多的家庭作业”、“节日过后仍要面对无休止的考试”、“不可以做想做的事”、“不可以和好朋友一块玩”排在前列。

调查中,家住福州路的一名小学四年级孩子告诉记者,她不喜欢六一和母亲一块过,由于母亲每天让她写作业上辅导班。两天周末有一天半的时间在上辅导班,她共有数学、英语、舞蹈、钢琴四个班,一天下来挺累的。

青岛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刘启辉表示,目前社会有角逐的重压,爸爸妈妈期望孩子获得更强的社会竞争优势,觉得孩子学了专长总比没学强。不过,有些父母在给孩子报班前没做好与孩子的交流,有些带上强加的意味,孩子由于不喜欢表现出消极抵抗。爸爸妈妈想让孩子学东西可以注意方法办法,通过引导刺激孩子学习的主动愿望,这是最佳的。

想通过好成绩获认同

调查还涉及到孩子们平时心理状况。叫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?选择最多的是“考试获得好成绩”,占比57% 。叫你感到最不快乐的事是什么?28% 的孩子会由于“被老师父母批评”不高兴,还有17% 的孩子由于“让人误解”、16% 的孩子由于“作业和补习班太多”、12%的孩子由于“没自由支配的时间”而感到不高兴。

父母王凯告诉记者,他的孩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,孩子成绩考好了他就满足孩子一个愿望,考不好愿望就会被推迟,孩子为了达成愿望学习起来也挺有劲儿。

王国梅表示,孩子有一种被认同被承认被关注的天性,不少家庭很重视孩子的成绩,在孩子的心里,也存在只有考试成绩好,才能换得爸爸妈妈的爱,为了不失去这种爱,只能认真学习不然就会感到不安。“大家不可以把评价和一定孩子的方法过多地集中在一种取向上,这会把孩子教育得很功利,很难获得完善的人格。”王国梅觉得,只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,多样化的评价孩子,才会让孩子全方位进步,将来有自信和勇气面对将来的生活。

让孩子做回孩子

“从一个月前,孩子就嚷嚷着什么时间过六一,我非常奇怪今年孩子如何这么期待?”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刘启辉最近和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交流发现,原来今年孩子所在学校要过一个“大大”的六一,节日要狂欢一周,怪不能孩子这么期待。

刘启辉告诉记者,不管六一设置的本意是什么,但给孩子们快乐是六一不变的主题,一直以来社会常常是以成人的视角去给孩子们过六一,把孩子当成“小大人”,忽略了孩子们本来的心智水平。让孩子回归孩子,在教育孩子时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,才是六一节传递给大家的现代理念,“假如每位父母都能理解这种理念,那样对孩子而言天天都是六一。”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